信息网_资讯网

联系我们

信息网 > 北京信息 > 正文

北京防疫常态化:“心力”不松劲儿

网络整理 2020-04-27 18:53


 
北京防疫常态化:“心力”不松劲儿  
 

距离北京疫情防控常态化已三周。 4月23日,北京无新增境外输入和本地确诊病例。截至当日,北京境外输入累计174例,本地累计确诊419例。治愈出院病例分别为118例和406例。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后,一些原想着春暖花开疫情结束后“放飞自我”的人,因为希望落空产生了一些情绪上的落差。

“北京现在还有外来输入病例,要把它截止住。”近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说。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然严峻,采用严格的隔离、检测是需要的。

那么,在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如何调试因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下,已有些疲沓的社会心理,从而更好地巩固防控战果呢?《中国科学报》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防控“心弦”不能松

“感觉回归正常生活遥遥无期。”4月5日,北京市将防疫从“应急”转变为“常态化”后,不少人觉得有些失落。

“这些情绪的产生不可避免。”中科院心理所社会心态研究者周洁对《中国科学报》说。

需要警惕的是,社会心理承受力到达一定限度后,可能会造成防疫后期公众对相关公共政策可接受性的降低,以及配合行为的减少,这必然会给相关政策的执行带来更大的挑战。

那么,如何缓解公众疲沓的心态的呢?周洁认为,此类公共应急事件中社会情绪的缓解首先要在政策上下功夫,如对常态化防控进行明确化、详细化的界定和阐释;其次在公共管理方面,对复工复产复课等一些具体的事情恰当地采用心理学的设置期限法,增强公众对事物的可控感。

“从心理学上讲,要缓解人们的消极情绪或恐慌,最有效、最根本的一个手段是增加人们对一个事物的可控感和确定性。”周洁说。

实际上,自宣布进入防控常态化两周来,北京市已对“常态化”作了解读和相关部署。如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陈蓓表示,常态化的疫情防控意味着大家心中防控的“弦”不能松。

此后,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也表示,在做到“防松劲、防漏洞、防反弹”的同时,不能以常态化为借口,变相阻碍在确保疫情防控前提下的复工复产复业加快进行

紧跟着,在事关百姓日常生活方面,北京市进一步明确,快递、外卖、鲜奶配送等人员持出入证件、健康宝“绿码”且体温正常,可允许其进入小区,实施“无接触”配送。

调整预期与安排

“如果我要去北京的话,也要先隔离两周。”钟南山对记者说。在当前国内外疫情发展的巨大反差下,采用严格的隔离、检测是需要的。

从全球看,防疫局势依然严峻。4月25日,WHO报告全球感染人数已逾288万,超20万人死亡。

尽管北京市15个区已连续一个月无本地病例,但作为特大型城市及重要国际口岸,外来输入风险仍首当其冲。如朝阳区4月14日确诊的一例境外输入性病例造成其家庭3人的关联性病例,成为一起聚集性疫情。这使得朝阳区4月20日被列为疫情高风险地区。

“预期都比较丰满,但现实都非常骨感。”周洁说。在个人层面,最关键的是调整预期。其次,与之相匹配是调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上的一些安排,让它更可持续地适应当前的常态化。此外,要及时关注疫情动态信息,调整自己的风险认知水平。

周洁表示,心理上疏解社会心态可以归结为“KPI法”——K是知识,P是政策,I是信息。将这三者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增进政策的可接受性,让公众主动地履行政策所倡导的行为。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面对这样的不可抗力,适应是人的一个基本能力。”中科院心理所抗击疫情“安心行动”秘书长史占彪教授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内修,倡导内圣外王,凡事“向内求,莫向外觅”,疫情当下的应对可以对此多一些思考。另外,也可以创新生活方式。

史占彪同时表示,人不能太任性,老想着自己的吃喝玩乐,放飞自我,这样不管不顾很可怕,最终人类要为此买大单。如何跟大自然相处、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当下要思考的问题。

强大“心”的力量

北京的情况也是了解当前我国整体疫情防控态势的一扇窗。如最近,哈尔滨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增长,让全国瞩目。由此可见防疫“心力”不松劲、不懈怠的必要性。

Tags:北京(1720)防疫(210)常态化(22)劲儿(3)不松(2)心力(1)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北京防疫常态化:“心力”不松劲儿

免责声明:信息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