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_资讯网

联系我们

信息网 > 北京信息 > 正文

航班延误险“薅羊毛”获利300多万 利用规则还是骗保?律师:构成诈骗罪

网络整理 2020-08-09 09:15

原标题:航班延误险“薅羊毛”获利300多万,利用规则还是骗保?律师:构成诈骗罪

  “航班延误,发家致富”,日前,一则女子虚构行程,利用延误险漏洞获利300多万的新闻引起舆论热议。

  南京市公安局6月9日发布消息称,鼓楼警方成功侦破一起涉嫌航班延误保险诈骗案。在该案中,从2015年至今,曾有过航空服务工作经历的李某,为获得延误险索赔,会在网络上挑选延误率较高的航班,并使用亲朋好友的20多个身份证号以及护照号购买机票,每一个身份最多购买30-40份延误险。

  如果航班可能不会延误,她就会在飞机起飞之前把票退掉,尽量减少损失。一旦航班出现延误,李某便利用航空公司无需本人申请理赔的规则,着手向保险公司索赔。其中一趟航班,李某以5个人的身份索赔到了10余万。目前,李某因涉嫌保险诈骗罪和诈骗罪两个罪名被警方抓获。

  利用延误险薅羊毛并非新事,不过凭一己之力薅到300多万元的理赔金则不常见,在此案更多细节披露之后,李某是否构成保险诈骗?这一问题成为新闻争议的核心。颇为特殊的是,李某在使用延误险之际呈现出的合理合法,以及保险公司对于索赔条件的模糊,都使得李某的法律定罪进一步走向谜团。

  不少网友认为,李某虽然主观上有获取不当利益的目的,但只是利用既定规则,加上运气加持,并非诈骗。

  不过在多位法律人士看来,尽管李某不构成保险诈骗罪,但仍然构成诈骗罪。而保险公司也并非完全无辜。

  是否构成保险诈骗?

  在讨论是否构成保险诈骗这个问题之前,需要先来看法律对于保险诈骗罪的定义。

  根据刑法第198条,保险诈骗罪简称“骗保”,是指以非法获取保险金为目的,违反保险法规,采用虚构保险标的保险事故或者制造保险事故等方法,向保险公司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行为。

  如果将该法条套用至该事件中,那么争议的中心就变成了,李某获取保险的方法是否虚构或者人为制造。

  在多位法律人士看来,李某并不构成保险诈骗罪。

  广强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曾强律师表示,李某并没有直接虚构了航班延误的事实,包括虚构气候、飞行空况、伪造了相关航班延误的证明文件等等,导致保险公司陷入错误认识给予赔付;与此同时,李某使用的身份信息均为真实信息,她的这些行为,不足以构成保险诈骗。

  上海汉联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郭捍东律师也持同样的看法,他表示,虽然实际投保人是李某而不是乘客本人,但实践中保险公司对航班延误保险并不限定投保人与被保险人必须实际为同一人,因此,李某作为实际投保人以他人名义、为他人购买航班延误险不存在虚构保险标的行为,据此,李某行为不能被认定为保险诈骗犯罪行为。

  一位曾经参与有关延误险刑事辩护的律师表示,就南京此次事件来看,媒体报道还缺乏多个事实细节的披露,例如,当事人是否存在内外勾结,利用航空公司存在的漏洞提前知晓是否延误等,以及是否存在违规借用他人身份证,这些细节将会对判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Tags:获利(36)新(153)航班(131)律师(81)利用(126)行程(26)诈骗罪(5)漏洞(20)规则(27)薅羊毛(8)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航班延误险“薅羊毛”获利300多万 利用规则还是骗保?律师:构成诈骗罪

免责声明:信息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