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_资讯网

联系我们

信息网 > 广东信息 > 正文

东湖评论:“哑语”干部有损政府公信力

网络整理 2019-12-14 16:23

  7月26日,在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校园里的假水泥》节目里,山东枣庄问题水泥联合调查组带队负责人面对镜头竟然只张嘴不出声,而该名负责人在接受采访前还与他人口若悬河、眉飞色舞。对此,《人民日报》刊发评论称:职责范围内的事,无权躲闪,姑息就是纵容,失语就是失职。

  

随着信息技术和政治文明的发展,公众越来越强调政府和领导干部行为公开透明化。接受媒体采访,既能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又有助于树立良好形象,便于发动群众,可谓一举多得。然而,部分领导干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答问题失当,表现失态,致使政府公信力下降,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笔者认为,领导干部在接受采访时应注意担当、务实与分寸。

  

讲担当。无所不在的媒体曝光使得部分干部视记者如猛虎:有些干部怕担责,害怕祸从口出;有些干部缺乏经验,惶惶不知所措;也有些干部因为自身存在作风问题,心虚不已。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造就了如今无所遁形的时代,学会和媒体打交道已成为干部的必备素养。领导干部接受采访,既能有助于保持清廉作风,也有助于提升业务技能。要提高政府公信力和亲和力,就必须要正视媒体,学会主动发声,掌握话语权,尤其对于关系民生的大事,更加不能逃避。

  

求务实。讲实话、办实事是检验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为官道德的重要标准,也是政府树立形象、建立威信的重要基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领导干部要以事实为根据,绝不能胡编乱说,欺骗媒体、欺骗群众。谈成绩时,要注重求真务实,不肆意夸大;谈不足时,要坦诚相见,不掩饰隐瞒。领导干部讲求说实话的态度,能更好地反映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掌分寸。领导干部接受采访是一份带有政治性的工作,需要有政治敏感性。不能为了追求轰动效应,不计后果地乱说一气,也不能在关系民生问题的重大事项上缄口不语,任由舆情发酵,严重的可能造成事实扭曲。领导干部在接受采访时,要注意遵守组织纪律,把握好度,讲究分寸。这样既可以实现与媒体的良好互动,也能准确且适当地传递政府信息,有助于提升政府引导力。

Tags:国际新闻9(3720)岳阳网(445)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东湖评论:“哑语”干部有损政府公信力

免责声明:信息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