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_资讯网

联系我们

信息网 > 广东信息 > 正文

每经热评丨剖析“周蔡超话之争”:大数据时代,数据到底是手段还是目的

网络整理 2020-03-10 00:58

每经评论员 陈旭、陈星

周日(7月21日),一个“‘夕阳红粉丝团’打榜记”的“励志故事”在朋友圈刷屏,甚至引起包括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等几乎所有主流媒体的关注,使一个饭圈(粉丝圈,来源于英文fans的谐音)亚文化现象,发展成为一个公共话题。 

事件的结局不用赘述——在粉丝“被迫营业”打榜之下,周杰伦的微博超话排名登顶,超越了占据第一名位置长达一年的流量小生蔡徐坤。 

虽然数以万计的网友经历了连续几天的激战,甚至还把大批明星、作家、导演、企业官微卷入其中,但令人欣慰的是,与粉丝群最常见的你死我活的互撕不同,这一切更像是一场狂欢:虽然贡献了大量的段子和谈资,最终“粥”也没糊,“菜”也没馊——双方粉丝以少见的理性,进行了一场“大数据”的比拼。

说这是一场大数据的比拼毫不为过——两者之争的核心就在于微博超话(超级话题)中的统计数据。事件起因于有网友发帖询问,“周杰伦微博超话排名都上不了,转发评论很难过万,可这样‘难看’的数据为什么演唱会却一票难求?他的粉丝真有这么多吗?”

这样的疑问,对于绝大多数周杰伦的老粉丝来说似乎就是个笑话,但对很多“较真”的90后、00后饭圈铁粉来说,却是用来衡量自己偶像是否合格的唯一指标。

这里就涉及一个问题: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到底应该是一种手段,还是它本身就意味着一种目的?

每经热评丨剖析“周蔡超话之争”:大数据时代,数据到底是手段还是目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实际上,在大数据时代,海量的数据覆盖范围太过广阔,以至于我们所收集的数据基本都不会是一维的,而是多维的,即需要由各种各样复杂的数据综合在一起,才能反映事实的真相,揭示掩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

也正因为如此,不管是在经济、金融领域,还是在科技、文化、体育等领域,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般来说都应该成为服务于核心目标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把数据本身作为一种目的。

以本次事件来说,参与的各方当事人包括作为“吃瓜群众”的看客大致能分成四类:蔡的粉丝、周的粉丝、两人共同的粉丝和对两人都算不上粉丝的“路人”。

在这里我们缺乏数据支撑,很难明确地判断两边的粉丝人群谁更占优,却可以负责任地说,对两边都不算“粉”的路人,在总数上一定会占更大比例。

那么周杰伦为什么会在最终的打榜中胜出呢?很显然,这与他20年来在音乐圈中的不懈努力和大量优秀作品所积累的观众缘密不可分。

说到底,两名艺人之间的比拼,更多的是要看作品:你推出过多少专辑;唱片销量有多少;获得过哪些有影响力的奖项;参演过哪些影片——这应该是衡量一个艺人是否足够优秀的硬指标,而不是要去看单纯的流量数据。

当然,也有粉丝提出:作为追星的群体,大家的心态都差不多,没有谁比谁更优越,只是不同时代评判流行度和影响力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这话的确不假。假如蔡徐坤与周杰伦不是隔着一个时代,而是两人差不多同时出道,那么就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要么是蔡的粉丝也去买专辑或者演唱会门票,要么就是周杰伦的粉丝为了偶像能有更好的前程而去刷榜单。

当下的现实恰恰是:为了证明偶像的人气,就得让粉丝们去大量投票、刷出好看的数据,而商业价值和广告代言等无形中又围绕着数据说话,这便形成一种无奈的循环,导致为投票而生的造假现象越来越常见。

就好比央视曾点名提出质疑:某艺人一条宣传新歌的微博获得了超过1亿次的转发,而微博用户总数也就3亿多人,相当于每3名微博用户中,就有一人转发了这条内容。对于虚高的数据,专家表示数据造假不仅损害了人与人之间诚信的基本原则,也让演艺市场陷入不注重品质而唯流量至上的恶性循环。

再比如此前有华人歌手发布新专辑,不到5小时就登顶北美地区专辑总榜和单曲总榜,击败了所有欧美实力歌手,下载量甚至超越榜上歌手的下载总和。按照粉丝的说法,这些数据都是粉丝用真实的下载或者购买而换得的,因此是真实有效的。但是对整个歌坛来说,粉丝这种近乎疯狂的刷榜行为堆砌出来的数据,又有何公信力可言呢?

就在7月14日,今年温网男单赛场进行了一场可以载入史册的决赛——即将年满38岁的费德勒与塞尔维亚天王德约科维奇经过5盘大战,历时近5小时决出胜负,最终费德勒在拿到两个冠军点的情况下惜败,没能把他保持的20个大满贯冠军头衔的纪录进一步改写。

Tags:大数据(27)蔡徐坤(12)周杰伦(122)超话(7)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每经热评丨剖析“周蔡超话之争”:大数据时代,数据到底是手段还是目的

免责声明:信息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