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_资讯网

联系我们

信息网 > 广东信息 > 正文

江西廣播電視台吳萍: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网络整理 2020-08-08 22:44

原標題: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江西廣播電視台吳萍: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吳萍 江西廣播電視台

我來自江西,是個“90后”,生長在紅土地,每天看見的、聽見的、報道的總少不了紅色。

今年,我參加“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主題採訪活動,從南昌集合,乘著舒適的大巴,走在平坦的高速上,5個小時,我們才到達採訪線路的第一站。下了車,我們一個個都腰酸背痛,看著瑞金處處紅色舊址,我不禁想當年紅軍是怎樣走過這段路的?我怎麼才能做好報道呢?

瑞金洋溪村曾是中國紅色政權的腹地,這裡家家都有人當紅軍。我要採訪的劉有信,他的父親和叔叔當年都參加了紅軍。採訪那天下著雨,天昏昏的,老人坐在屋檐下,看到我們來了,慢慢從屋裡拿出了一盞馬燈。這是劉有信的父親長征時留下的燈,是劉有信的母親給丈夫送行時提著的燈,也是在長達64年的等待裡,一位妻子盼丈夫回來時點亮的燈。這盞燈是思念、是信念,是老人的一輩子。劉有信80多歲了,很多事都記不太清楚,表達上也磕磕絆絆的,但是有一句話,他卻重復了好幾遍,他說:“媽媽跟我說要記得像爸爸那樣,始終跟黨走,要記得為人民服務。”后來,劉有信在村裡工作,每天晚上,他就點著這盞燈走村串戶。這麼一個簡單的故事,我卻被裡面的堅定執著打動,回去以后我寫下了一盞馬燈的報道。一盞燈,兩代人的初心,我想它還將繼續照亮更多的人。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8.6萬余人從贛南出發長征,臨別時,老百姓紛紛拿出了家裡的糧食、手打的草鞋送給紅軍,盼著他們早日勝利回家。編草鞋的人中有一位叫陳發姑,發姑的丈夫是名紅軍戰士,1934年,朱吉薰去長征時,對發姑說:“革命勝利后,我一定回來。”發姑塞給丈夫一雙鞋,說:“我一定等你回來。”因為這一句承諾,發姑等了75年。也是從那天開始,她每年給丈夫編一雙草鞋,裝鞋的筐滿了,編草鞋的手不靈了,眼睛也看不見了,丈夫還是沒有回來。

2008年,發姑去世,人們在她床前發現了這75雙草鞋。其實發姑的故事已經耳熟能詳了,可是站在雕像前,我依然忍不住淚流滿面。愛情是美好的、珍貴的,但是為了革命理想,多少不舍隻能放下。站在這裡我才真切感受到當年英雄們經歷了什麼,他們身后的父母親人為了革命理想奉獻了什麼。這一刻,我所有的疑問都有了答案。為什麼再走長征路?怎麼走好新的長征路?就是為了此時此刻站在紅色土地上的觸動感悟。

歷史泛黃,長征精神卻光輝依舊,我們不能忘記新中國一路走來的不容易,不能忘記紅色政權的來之不易,不能忘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來之不易。

我用鏡頭把這些記錄下來,連同我的感悟一起告訴更多的人,尤其是像我一樣的年輕人,讓他們能重新認識長征,領悟長征精神,牢記初心和使命。

85年前,長征精神在這裡生根﹔今天,我發現它已經在人們心裡枝繁葉茂。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什麼?就是一直向前、義無反顧﹔是父送子、妻送郎,父子一同上戰場﹔是刻在烈士牆上密密麻麻的名字,是幾十年依然不滅的那盞燈。

這次和全國1300多名同行一起,沿著紅軍長征足跡,深入實地採訪。活動歷時兩個月,途經13個省區市,1.6萬多公裡,我們用筆和鏡頭講長征故事,感受信仰的力量。我更深刻感悟到,記者再走長征路要追尋初心,要堅守恆心,要激發信心,凝聚萬眾一心奮斗新時代的精神力量。

我成長在改革開放的幸福時期,歷史的長征結束了,我們的長征才正開始。新時代,我和我的同伴們要不斷跨越前進路上新的“婁山關”“臘子口”,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Tags:丈夫(87)初心(150)長征故事(2)草鞋(2)臘子口(1)長征精神(4)長征路(4)發姑(1)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江西廣播電視台吳萍: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免责声明:信息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