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_资讯网

联系我们

信息网 > 广东信息 > 广州信息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发力工业人工智能 推进企业技术“关键创新”

网络整理 2020-05-27 05:57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联重科党委书记、董事长詹纯新围绕人工智能与工业深度融合、支持企业基础研究平台发展等话题积极建言献策。

  在他看来,越来越多的中国龙头企业正踏入全球行业的第一阵营,要进一步创新突破,就必须加大投入做好基础研究,用原创性、根本性的基础研究成果支撑应用技术创新。

  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型的装备制造企业,中联重科正紧抓企业技术“关键创新”与工业智能提质升级,大力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应与工业深度融合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是科技强国的核心任务之一,也是装备制造企业十分重视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工业体系进一步完善,技术水平突飞猛进。但今年以来,疫情对我国企业海外供应链造成了一定影响,反映出基础研究领域尤其是企业基础研究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现状。

  詹纯新表示,企业技术创新亟需基础研究成果的支撑。他建议加大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詹纯新特别提到,人工智能与工业领域的融合发展大有可为。他认为,每一次科技革命只有与工业制造深度结合,推动制造模式和生产组织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才能带动生产力的飞跃。人工智能的战略性地位和“头雁效应”,更应体现在与工业制造的深度融合上。由此推动产线、车间、企业的根本性变革,重塑生产运营、产品服务、组织流程等业务场景,打造创新业态。

  为此,詹纯新建议应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与工业的深度融合,加大力度推动人工智能在工业产线和产品中的应用。

  创新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年前,詹纯新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正站在新阶段的新起点。”而新阶段对企业发展模式也提出了新要求,资源、资本驱动的增长模式正升级为创新驱动模式。对行业领军企业而言,创新不能只是技术的引进吸收和简单升级,而是要推动产业突破智能化、生态化、国际化三大瓶颈。

  过去的一年,中联重科创新驱动的“新阶段”布局日渐清晰。

  2019年,中联重科实现营业收入433.07亿元,同比增长50.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3.71亿元,同比大增116.42%;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2.1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81%。

  从数据上看,中联重科经营质量达到历史最佳。从市场份额上看,行业内“数一数二”的龙头地位日趋稳固。

  2019年,受基建投资、设备更新、环保升级、人工替代效应等多重利好影响,以及公司持续创新研发、推进数字化转型等因素驱动,中联重科工程机械产品销量保持强劲增长,主导产品市场地位持续提升。中联重科起重机械、混凝土机械产品市场份额持续领先,其中,建筑起重机械销售规模实现全球第一,行业龙头地位优势进一步巩固;工程起重机械市场份额达近5年最好水平,汽车起重机、履带起重机国内市场份额同比提升。

  疫情发生后,中联重科精准有序复工,打造了工程机械业“复工样本”。有行业分析师认为,在基建稳增长力度加大、环保趋严催化更新需求等背景下,工程机械行业正快速复苏,全年市场需求乐观。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将获取更多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或将继续提升。

  紧抓技术“关键创新”

  据介绍,中联重科通过高端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攻克行业世界性科研难题,掌握了多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出许多世界级产品,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

  目前,中联重科累计申请专利10144件,发明专利3800多件,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在权威评选中,中联重科位列机械设备行业有效发明专利数量排行榜首位。目前,中联重科拥有建设机械(行情600984,诊股)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混凝土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流动式起重机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现代农业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六大国家级创新平台。

  近年来,中联重科更是加快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中联重科携手全球顶尖的人工智能科学家吴恩达及其 Landing.AI团队,共同研发基于AI技术的新产品,打造全球领先AI团队。

Tags:推进企(1)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全国政协委员、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发力工业人工智能 推进企业技术“关键创新”

免责声明:信息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