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_资讯网

联系我们

信息网 > 广东信息 > 深圳信息 > 正文

梁思成弟子张克群细说北不离不弃羽泉京古建故事:古代匠人了不起

网络整理 2020-01-14 02:51

专访古建筑研究学者张克群

  新华网北京7月14日电(记者 王志艳 刘佳佳)“古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里值得骄傲的部分,但我们的保护意识还不够,所以要写这套书呼吁。”近日,古建筑研究学者张克群携著作“北京古建筑物语”丛书在北京京华印书局接受了记者专访。

  张克群是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受教于建筑学大家梁思成先生。毕业后一直从事建筑设计工作,著有《带本书去颐和园》《东周列国是怎样一锅粥》《带本书去颐和园》等。张克群家学渊源深厚,亲友中名人辈出,儿子则是著名音乐制作人高晓松。退休后出于对北京古建筑的热爱,考察历史古籍,采集民间传说、运用建筑知识专业分析……花费10余年时间完成了这套“北京古建筑物语”。

  丛书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共分为三册,《红墙黄瓦》写皇家建筑;《晨钟暮鼓》讲的是宗教建筑;《八面来风》介绍了早期洋人在北京盖的建筑。书中还收录了张克群亲笔绘制的一百多幅图,生动还原出了古建筑的结构样貌。谈及这些,张克群却道出一点“无奈”,“有些古建筑‘保护’的太好了,栏杆围着,不让人靠近,照片拍出的效果也不好看,索性就画下来。”

  张克群有深厚的建筑学功底,但这套书中却没有晦涩深奥的学术词语堆砌,而是把建筑的背景、历史用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亲切幽默接地气,读来津津有味。“我喜欢看金庸、当年明月的作品,可能语言风格受他们影响。”不同于传统印象中建筑工程师“严谨刻板”的形象,张克群性格乐观,一口京腔,行文之中,有着“老北京”的热情与飒气。

  与建筑学结缘,张克群表示是受到梁思成先生的说服与鼓励。她回忆,高一暑假,大学组织教师和家属去北戴河海边避暑,有一天她正坐在沙滩上写生,住在自家后不远的梁思成先生跟她聊了起来,鼓励她报考建筑系,称“建筑比工程多艺术,比艺术多工程”。1961年,她如愿考上了清华建筑系,并正式成为梁思成的学生。

  在课堂上,张克群曾亲眼目睹梁思成先生对中国古建由衷的热爱,深切感到中国文化深厚的底蕴和古代匠人们的聪明睿智。但在长年的实地探访中,让张克群惋惜的是,老百姓日常的古建保护意识很弱。“比如北京很多四合院门两旁的对联是刻出来的,年代久远,住户也不重视,都残破了。”

  张克群这份对古建筑的热爱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子女,高晓松在为本书写的序言中提及“记得妈妈领着年幼的我和妹妹在颐和园长廊仰着头讲每幅画的意义,在每一座有对联的古老房子前面读那些抑扬顿挫的文字,在门厅回廊间让我们猜那些下马石和拴马桩的作用,并从那些静止的物件开始讲述无比生动的历史。那些颓败但深蕴的历史告诉了我和妹妹世界之辽阔,人生之倏忽,而美之永恒。”

  谈及写作本书的初衷,张克群说,“北京的建筑明晃晃地戳在路旁,北京的长城弯曲曲地盘在山上,以其雄伟、华丽、端庄、气派,吸引着各地的人,也感动着北京人自己。这其中必有它的道理。看完这本书,也许你能对它的原因品出一两分来。那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Tags:北京(1721)故事(202)古代(8)弟子(13)匠人(4)古建(3)梁思成(1)张克(1)细说(1)了不(1)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梁思成弟子张克群细说北不离不弃羽泉京古建故事:古代匠人了不起

免责声明:信息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