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_资讯网

联系我们

信息网 > 河北信息 > 廊坊信息 > 正文

今日新闻头条:即将被“憋屈”死的毛乌素沙漠,都快水草肥美了

网络整理 2020-04-30 00:26

如果你还没有追随《东邪西毒》去一趟位于榆林的毛乌素沙漠,你可能就没机会了,因为它快被陕北人民消灭掉了。身为堂堂的生命禁区,乌毛素沙漠还是挺“憋屈”的。

陕西省林业局近日发布数据:榆林市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这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被“憋屈”死,从陕西版图“消失”。

即将被“憋屈”死的毛乌素沙漠,都快水草肥美了

即将被“憋屈”死的毛乌素沙漠,都快水草肥美了

1977年秋,陕西省榆林市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的民兵们向沙漠进军(资料照片)。图片来源:陕西省林业局

曾经水草肥美 后来却一片荒凉

毛乌素沙漠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海拔多为1100至1300米,处于几个自然地带的交接地段,植被和土壤反映出过渡性特点。总面积4.22万平方公里,位于陕西和内蒙古两省交界处、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一线以北,其中一半面积在陕西省榆林市境内,因此榆林市也被称为驼城,意为沙漠之城。

然而,毛乌素沙漠并不是天然形成的沙漠。此地原本生态优美,是以“水草肥美,群羊塞道”著称的塞外明珠,风景宜人。匈奴民族曾在此定居并定都,匈奴大夏国的都城统万城,就位于陕西榆林靖边县城北58公里处的红墩界乡白城则村。

据考证,随着人类对土地不加节制的开垦以及战乱,当地生态逐渐被破坏。自唐代起至明清,经过成千上百年的演变,再加上气候变迁,毛乌素地区逐渐变成茫茫大漠。如此美景,硬生生被“糟蹋”了。

定要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

近代以来,毛乌素沙漠的流沙逐步南侵,已越过长城。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榆林市林木覆盖率仅剩0.9%,流沙吞没农田牧场120万亩,6个城镇、412个村庄被风沙侵袭压埋,榆林每年因水土流失输入黄河泥沙高达5.3亿吨,占中上游入黄泥沙量的三分之一。牧场沙化、盐渍化、退化严重,形成了“沙进人退”的被动局面。

即将被“憋屈”死的毛乌素沙漠,都快水草肥美了

即将被“憋屈”死的毛乌素沙漠,都快水草肥美了

图为被划为沙漠观察点的毛乌素沙漠。 党田野 摄

昔日榆林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飞沙走石家无粮,人老几辈住坯房”、“房屋埋压人移走,看见黄沙就摇头”。

治理工作刻不容缓!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民众几十年如一日,战天斗地、治沙造林,让860万亩流动沙区逐渐变绿。

即将被“憋屈”死的毛乌素沙漠,都快水草肥美了

即将被“憋屈”死的毛乌素沙漠,都快水草肥美了

治沙队在堆子梁小滩村拉土压沙(资料照片)。图片来源:陕西省林业局

其实,治理毛乌素沙漠是有先天自然条件优势的。对比塔克拉玛干沙漠,毛乌素沙漠显得“娇小”许多。榆林市社会林业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朱序榆说,毛乌素沙漠一是面积较小,仅为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八分之一;二是毛乌素沙漠自然环境和所处位置优越,在沙化之前是畜牧场,本身就有相对丰富的降水量和温和的气候条件。此地四季分明,夏季最高温度不过24℃,且降水量充沛、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面积较大,有利于植物的存活。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得毛乌素沙漠的治理相对“容易”一些。

不过,天时地利,更需人和。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治沙战役中,一代又一代治沙人倾其一生,让当地完成了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转变。

洒尽浑身千滴汗 誓叫沙海变绿洲

榆林市靖边县东坑镇毛团村郭成旺老人今年已近百岁,在他的记忆中,40多年前村周边都是黄沙,一场风刮过庄稼就全被掩埋,吃饭烧柴都很困难。

即将被“憋屈”死的毛乌素沙漠,都快水草肥美了

即将被“憋屈”死的毛乌素沙漠,都快水草肥美了

为了抵挡风沙,1985年郭成旺承包了村子周边的沙地,开始咬着牙种树。树木慢慢扎根,扛住了风沙,逐渐成林。

如今,郭成旺的儿子、孙子、曾孙子们接手继续种树,治沙造林在郭家已经成为一种传承的信念,他们将4.5万亩黄沙变成了树林。

Tags:将被(33)死的(16)美了(9)憋屈(5)毛乌素(4)水草(4)沙漠(11)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今日新闻头条:即将被“憋屈”死的毛乌素沙漠,都快水草肥美了

免责声明:信息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