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_资讯网

联系我们

信息网 > 河南信息 > 正文

“穷”村变身模范村重庆三河村的“三变”记

网络整理 2019-12-11 12:36

“穷”村变身模范村重庆三河村的“三变”记

沙坪坝区三河村的新面貌。唐胜宏 摄

周末的清晨,赖家伟起了个早,利索地拾掇完自己,就开始忙里忙外。洒扫院子、做好每个房间的清洁、清点库房存货、查看厨房准备的菜……再抬头看看牌匾,觉得“随缘农庄”四个字有少许灰尘,赶紧拿着鸡毛掸子掸了掸。

“周末游客多,一切都要提前准备好,才不会抓不到缰(慌乱)。” 赖家伟笑呵呵的说。一切准备妥,他欣喜地打开大门,准备迎接来三河村游玩的客人。

三河村是重庆沙坪坝区2018年农村“三变”试点村。一年的时间,三河村坚持农业为基、绿色为底、文创发力、一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理念,深度挖掘自然、人文、产业优势,真正实现了改革见实效、治理有成效、村民得实惠。

闲置的荒地变了资本,土地活了;资源化作资产,让村民的腰包鼓了;泥巴路变成了柏油路,乡村美了,在外务工的村民纷纷回家开起了农家乐,三河村由原来的“穷”村变成了乡村振兴的模范村。

业为基、绿色为底、文创发力 破解发展难题

三河村,因三岔河等三条溪河汇集于此而得名。全村共有农户141户,农业户籍人口381人。地形以低丘陵为主,可以说是“一半在山上,一半在山下”。

在“三变”改革之前,三河村村里的土地,多数都已闲置荒芜。早年间,因为地形和交通等诸多因素限制,三河村绝大多数劳动力都选择外出打工,村里90%以上的土地都被闲置,长满了一人多高的茅草,仅有几家人种植了少量的蔬菜自给自足。

“村民人数少,村集体经济发展乏力,全村无经营性实体经济项目,主要经营性收入来源为村集体零星土地流转租金收益,年收入不足1万元。”三河村第一书记李强说。“那时候的三河村是真的穷。”

如何让“穷”山村重新焕发生机?

2018年以来,沙坪坝区着力推动产业项目发展。最终,三河村以文创项目为发力点,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休闲观光体验业、文创产业等,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穷”村变身模范村重庆三河村的“三变”记

“远山·有窑”。沙坪坝区网信办供图

荒地变景点 旧窑变茶舍 村里有了新产业

蜿蜒的山路,有看不完的风景,而在半山腰,更有引人入胜的“远山·有窑”。这里曾经是一座拥有几十年历史的龙窑,以烧制日用陶瓷而闻名。因为技术条件的改变,龙窑一度濒临倒闭,几乎成为危房。

2015年,为让龙窑再现昔日风采,为三河村聚集人气,重庆大学教授田琦和龙窑主人刘思路联手将此地打造成为一个集手工制作与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公共文化娱乐平台。

“远山·有窑”面向公众开放后,很快成为重庆大学城附近的人气地标,吸引了大批游客。刘思路介绍,目前“远山·有窑”每年能盈利五十多万。

除了“远山有窑”,三河村还有另一个游客打卡点——天籁萤火谷。这是由台湾农业技术团队与四川美院共同打造的以萤火虫和蝴蝶为引爆点的农业项目,2017年10月正式入驻三河村,成为村里的重点项目之一。

项目团队邀请环境设计、农业、生物等专家,恢复了萤火虫等昆虫的生长环境,在此基础上运用当地原生材料,进行了乡土再造。把曾经的一片荒地,打造成游客可以观看漫山萤火,戏水避暑的“打卡”地。

“截至目前,农场累计接待游客5000余人”, 该农场负责人黄红丽说,未来农场将持续打造“生态+智慧农业”的模式,形成共享农业,赋予农业更多文创价值。“当然,园区的运行良好,也促进周边农户增收。”

“穷”村变身模范村重庆三河村的“三变”记

天籁萤火谷的萤火虫。沙坪坝区网信办供图

项目变红利 农户变老板 “三变”政策聚农心

“村里有了产业项目,如何让项目促进更多农户创收,我们在这上面花了大力气。”李强表示,通过引进新项目、转化老项目,三河村成功吸引4个项目参与改革试点,除萤火谷农场、远山·有窑外,渡兰居项目、楠之林雪项目也给当地带来了巨大变化。

自2018年农村“三变”试点村以来,三河村组建了重庆舜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为农村“三变”改革承接平台。通过打造“村两委+平台+项目+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以财政资金形成的资产参股“萤火谷”“远山.有窑”等项目,带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承包农地入股联营,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的“三变”。

Tags:重庆(322)模范(32)三河(11)变身(68)三变(3)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穷”村变身模范村重庆三河村的“三变”记

免责声明:信息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