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_资讯网

联系我们

信息网 > 江苏信息 > 正文

吴元新:泽被天下,为优秀民间文艺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_百姓八卦

网络整理 2020-07-14 15:44
记者:吴老师好,,作为最早的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您是怎么跟蓝印花布结缘的?您个人的成长经历和艺术成就,跟北京有什么关联?

吴元新:蓝印花布曾“衣被天下”,跟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从生到死,都离不开蓝印花布。我从小是在奶奶纺纱、母亲织布的声音中长大的,那时候很多乡村都有蓝印花布染坊。这已经成了我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场景。因为从小的这种情结,我十几岁就报名进了蓝印花布厂学习制作工艺,后来又考入江苏宜兴的陶瓷学院学习,之后留校当老师,再后来调入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南通旅游工艺品研究所研究蓝印花布。

吴元新简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美术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南通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南通大学蓝印花布艺术研究所所长,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馆长。四十余年来,致力于保护和传承蓝印花布艺术。

从没有自信到自信,然后再到自觉,北京是一个关键的地方,通过两次进修学习,我深感自己从事民间艺术的意义。如果没有北京之行,我的蓝印花布生涯可能在上世纪80年代就终止了。

记者:您对北京有着怎样的情感?您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和蓝印花布的研究、传承,从这个方面来看,您最欣赏北京的是什么?

吴元新:真的很感谢、感恩北京这座城市,北京是蓝印花布传承保护中的关键节点。十年前,作为一个进修学生来北京学习研究,我对蓝印花布非常不自信;十年后,我却站在清华美院的讲台上讲授蓝印花布的技艺。后来中央美术学院也请我去讲选修课,连续讲了八年,我的选修课一出来,基本上人员爆满。

吴元新: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和其他地方不一样,会对其他地方产生辐射引领作用,北京的态度会成为一个风向标。在中央工艺美院学习时,我处在迷茫中,听了张仃先生的话,我将信将疑,想看看北京这种大城市对民间的蓝印花布到底是什么样的接受度和认知度。暑假回来时,我背了一大袋以前做的蓝印花布的小包、围巾、帽子之类的产品,放在中央工艺美院小卖部试销,哪晓得一个星期一扫而空,给了我很大的希望和触动,后来我又有机会到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进修,更加感受到民间艺术在北京这块土地上传承传播的高度。

记者:为什么?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给了您怎样的灵感和启发?能给我们讲讲您和北京的故事吗?

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汇聚了各领域最有名最有实力的专家学者,很多人都想到北京来学习、提升自己。我有幸到北京听很多专家讲了很多民俗民风方面的东西,剪纸、蓝印花布、皮影、木版年画……这些我在老家常见的东西居然能进到国家级的大学殿堂,看到北京这么多老专家老艺术家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和敬重,我感觉到了从来没有过的自信!在张仃、常沙娜等先生的鼓舞下,我回去后非但没有改行,还在研究所里恢复了染坊,从一个不自信的想要改行的民间艺术学徒,重新奠定了我与蓝印花布一生的缘分。

但也正因为北京之行,我后来非但没有改行,反而加深了对蓝印花布收集整理和创新研究的力度。

我同北京有很深的缘分,我从事蓝印花布研究期间,有机会到中央工艺美院学习,当时我的真实想法其实是到北京进修镀个金,回去后改行开广告公司效益会更好。那时中央工艺美院的老院长张仃先生给我们上课,我拿着本子去找他签名,他问我是做什么行业的。我说我是做蓝印花布的。他眼睛就一亮,说蓝印花布很美,是民间艺术中同老百姓生活最息息相关的,南通的蓝印花布特别好,无论是图案还是技艺在全国都是有名的,希望我继续把蓝印花布做好,一定要传承下去。我当时心里有愧,说是准备学了以后回去改行的。他看我有点犹豫,就说现在我们国家现在经济条件还不够好,但将来民间的剪纸、木板、年画、蓝印花布等等都会成为国家级的非遗。当时这些事物都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包括蓝印花布受到现代工业的冲击,生计也开始成问题,所以我还有点怀疑,不过在张丁先生面前,我不好意思说出来。

Tags:更多(91)提供(157)机会(31)文艺(30)优秀(39)民间(31)天下(50)和平台(4)吴元新(1)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吴元新:泽被天下,为优秀民间文艺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_百姓八卦

免责声明:信息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