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 > 河南信息 > 正文
果蔬薯类年损2亿吨!权威报告建议补齐农产品“最先一公里”短板,推广产地仓等模式
网络整理 2022-09-14 00:30(原标题:果蔬薯类年损2亿吨!权威报告建议补齐农产品“最先一公里”短板,推广产地仓等模式)
电视剧《山海情》中,滞销的蘑菇靠着冷库避免了菇烂伤农的问题,这或许是解决中国农产品生产与消费时间错位这一矛盾的终极办法。
3月17日,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农产品产地流通及“最先一公里”建设调研报告》称,中国果蔬和薯类产后损失率高达15%~25%,每年损失近2亿吨;农产品“最先一公里”建设严重滞后,中国产地仓储保鲜设施缺口约为2.3亿吨库容。
报告称,农产品产销信息不共享、不透明也是制约农产品流通的关键问题,农民自行获取、分辨市场信息并做出决策时,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而中国农产品流通价值多为农产品经销商和零售商获得,农民受益极少,且时常要承担“卖难、卖贱”等风险。
报告建议,加快补齐农产品“最先一公里”短板,大力开展以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设施为重点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加强与农产品电商企业、大型连锁超市、物流企业等开展合作,推广产地仓、县域共配等模式。
“最先一公里”建设严重滞后
报告称,中国农产品尤其是果蔬等鲜活农产品缺乏产地仓储保鲜设施的问题造成了农产品的大量损失。据测算,中国果蔬和薯类产后损失率高达15%~25%,每年损失近2亿吨。
其中,粮食、马铃薯、水果、蔬菜的产后损失率分别为7%-11%、15%-20%、15%-20%和20%-25%,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损失率。大量的产后损失,不仅严重侵蚀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也给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带来了压力和隐患。
今年两会期间,有着“水稻院士”之称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对于“最先一公里”中的粮食损失也颇为痛心疾首,“中国农产品出村就遇‘卡脖子’问题。我们国家的蔬菜是吃掉1/3、扔掉1/3、烂掉1/3。以水稻为例,水稻丰收时湿度很高,需要及时除湿降水。很多农户在‘最先一公里’没有设备及时烘干,大概五六个小时之后,粮食就会变质,时间再长就会产生黄曲霉素。”
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方面,报告介绍,由于中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简陋、方法原始、工艺落后,导致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品质下降。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联合出台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全国共有10.3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中央政策支持56亿元的基础上,自筹资金约130亿元,建设7.4万座马铃薯贮藏窖和果蔬通风库、4.5万座机械冷库、1.9万座果蔬烘干设施、65座粮食烘储中心和71座果蔬产地加工中心。新增马铃薯贮藏能力206万吨、果蔬贮藏能力415.3万吨、果蔬烘干能力287万吨。
报告介绍,从效果上看,采用新建设施开展初加工作业,果蔬贮藏损失率仅5%~6%,错季销售价格上涨20%~50%,果蔬烘干加工增值率高于100%,减损增值效益十分显著。
建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报告介绍,2020年,中国投入50亿元资金,支持超900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产品产区新建或改建1.4万个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规模超过600万吨。“十四五”期间,每年国家都将投入50亿元资金补助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
不过,中国农产品的产地仓储保鲜设施总量仍然明显不足。随着农产品产量增长以及消费者对产品新鲜度要求更高,当前中国产地仓储保鲜设施缺乏的问题也愈加突出。
报告援引国家统计局数据指出,2018年中国蔬菜、薯类和水果产量分别为7.03亿吨、1.43亿吨和2.57亿吨,总计11.04亿吨,保守估计至少需要2.5亿吨库容,而现有规模化贮藏窖、通风库和果蔬冷库的贮藏能力总计不足2000万吨,因此需要新增约2.3亿吨的贮藏保鲜库容,缺口相当大。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赵立欣向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中国初步构建了农产品产地流通体系,但由于产地仓储设施建设运营效益较低,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不高,加之设施建设用地问题难以解决等,产地仓储保鲜设施总量不足问题依然突出。
陈温福也指出,“最先一公里”大都是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和农村没有投入的能力,产地仓储设施建设运营的比较效益相对较低,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不高,这是问题的关键。
不过报告指出,近年来社会资本在投资“最先一公里”方面正在涌现一批可供推广示范的案例。比如阿里投入重金建设了一套以产地仓、县域共配中心为核心的数字化农产品上行物流系统。
在产地仓模式中,农产品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经过预冷、清洗、分级分选、包装等商品化处理,在产地转化为商品,增加保存能力;产地仓与协同仓、销地仓的数字化协同也加速了农产品的分销。比如,西安产地仓建设的10座冷库可存储3万吨果蔬,产地仓每天可处理农产品订单15万个,成为西北五省以水果为代表的农产品数字化集运枢纽。
县域共配模式将各快递企业原有场地(厂房)进行整合,通过分拨场地的统一选址及规划,将“多仓多线”变成“一仓一线”,通过集约化大幅降低卸货、入库、分拣等环节的成本。
报告指出,在新的现代化物流体系中,机械通风库、冷库、气调库等贮藏保鲜设施和预冷、分选等预处理技术延长了鲜活农产品的贮藏周期;冷藏车以及简易冷链运输车的推广实现了农产品大范围跨区域物流;机械化、自动化分等分级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应用,满足了不同消费者对产品等级的差异化需求;移动互联使得农产品购销“触手可及”。
报告建议,大力开展以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设施为重点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装备系统。在产地仓、农产品产地处理中心、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方面,加强与农产品电商企业、大型连锁超市、物流企业等开展合作,既要加快补短板,又要避免局部重复建设,浪费投资和土地。
供需信息匹配问题亟待解决
报告指出,中国农产品产地流通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多数农户仍然以分散经营为主,其产品销售通过经纪人开设的代购点销售给批发商,或者被本地的农产品流通企业直接收购,交易方式都是最原始的“一对一”。
因为农产品采收期有严格限制,大多数农民也没有贮藏保鲜设施,因此在农产品交易过程中没有话语权,利益得不到保障。
此外,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严重缺乏。迄今为止,科学的农产品产销信息采集、分析、发布的体系仍然没有建立起来。
目前的信息渠道大体有两类:一类是有关网站和电视台等媒体发布的农产品市场信息,主要是品类和价格,这些信息不完整、不及时、不准确、不详实;另一类是经销商和经纪人形成的无数个独立小群体,信息在内部共享,难以科学反映农产品流通全貌,且信息的传递范围极窄,并非公共服务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农产品电子商务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顺丰优选、盒马、本来生活、沱沱工社、每日优鲜、美菜网等为代表的农产品电商快速发展,B2C、C2C、C2B、O2O等各种模式竞相推出,成为农产品供需对接的重要渠道,比如近8年来,仅阿里巴巴平台农产品销售额即达到1万亿元。
报告指出,电商企业在产销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利用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建议利用电商平台的数据资源与数字化优势,在农产品供应链方面打通堵点、联结断点,形成了自营与交易服务相结合、批发与零售相结合、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
(作者:夏旭田 编辑:周上祺)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果蔬薯类年损2亿吨!权威报告建议补齐农产品“最先一公里”短板,推广产地仓等模式
免责声明:信息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上一篇:智联招聘响应整改:接受各方严格监督,坚决抵制数据黑产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2022-09-14果蔬薯类年损2亿吨!权威
- 2022-09-14智联招聘响应整改:接受
- 2022-09-14名为“养老”实为“坑老
- 2022-09-14原材料价格上涨、环保承
- 2022-09-14“十四五”如何推进乡村
- 2022-09-14“十四五”如何推进健康
- 2022-09-14一夜变天?学区房瑟瑟发
- 2022-09-14香港失业率创17年新高 推
- 2022-09-14一夜变天?学区房瑟瑟发
- 2022-09-14一季报行情有望开启 低估
- 2019-11-28220万农民合作社在升级(
- 2019-11-28对口支援三峡重庆库区资
- 2019-11-28616亿元农田建设补助资金
- 2019-11-28流动的中国很繁忙(经济
- 2019-11-29男性保护令是什么?温州
- 2019-11-29最新事件观点:宿州市召
- 2019-12-17我国“一箭双星”再发两
- 2019-12-18前11月财政收入增长3.8%减
- 2019-12-20评论员观察:改革创新,
- 2019-12-232019,搭上5G的快车
- 2022-09-14果蔬薯类年损2亿吨!权威
- 2022-09-14智联招聘响应整改:接受
- 2022-09-14名为“养老”实为“坑老
- 2022-09-14原材料价格上涨、环保承
- 2022-09-14“十四五”如何推进乡村
- 2022-09-14“十四五”如何推进健康
- 2022-09-14一夜变天?学区房瑟瑟发
- 2022-09-14香港失业率创17年新高 推
- 2022-09-14一夜变天?学区房瑟瑟发
- 2022-09-14一季报行情有望开启 低估
-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