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_资讯网

联系我们

信息网 > 上海信息 > 正文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 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5处居世界第一

网络整理 2020-03-01 18:21

  据新华社电 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6日在阿塞拜疆巴库继续进行,所有委员国一致同意将中国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5处,位居世界第一。

  世界遗产委员会表示,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遗址真实地展现了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稻作文明的发展程度,揭示了良渚古城遗址作为新石器时代早期区域城市文明的全景,符合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要求。

  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沈阳说,经过25年的准备和努力,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良渚古城遗址终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感到非常自豪,也深知为全人类保护和传承这处遗产的重大责任。

  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表示,良渚古城遗址是中国20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中方衷心感谢世界遗产委员会给予该项目的评价与认可。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说,良渚古城遗址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遗产地政府将严格遵守《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把这一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太湖流域一个早期区域性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遗产构成要素包括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的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工程和同时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同时,一系列以象征其信仰体系的玉器为代表的出土文物也为其内涵及价值提供了有力佐证。

  本届世界遗产大会6月30日在巴库开幕,将于7月10日闭幕。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5日通过审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大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例会,每年召开一次。中国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已成为全球世界遗产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解密良渚

  近40年来,随着考古研究,良渚先民的生活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良渚人如何建城?

  良渚古城背靠天目山丘陵,面向广阔的河网平原,周边地区正好是一个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的C字形盆地。发达的水系连通太湖,平原湿地适宜发展稻作农业,山地潜藏着丰富的玉石木材和动植物资源。可见,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应是良渚古城选址于此的原因。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王宁远研究员介绍说,良渚古城的规划营建经历四个阶段:营建初期,古城外东北部已有贵族墓地;随后,良渚先民大兴土木,营建宫殿,兴修水利,建王陵、设作坊,初步形成了古城格局;接着,良渚先民修筑城墙,营建古城内城;最终,良渚古城外城的营建标志着古城格局的形成。考古学家测算了工程量,它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建成。

  ■良渚人吃什么?

  2010年,考古学家在莫角山东坡发现一处因粮仓失火形成的废弃炭化稻米堆积坑,据测算,堆积的炭化稻米总量约2.6万斤。后又在池中寺台地,发现有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废弃炭化稻米堆积,初步测算炭化稻米总量是莫角山东坡堆积坑的十倍。

  除了发展稻作,良渚先民还养殖栽培,渔猎采集。良渚先民以稻米为主食,以猪、鹿为肉食,以鱼、螺蛳等为水鲜,以甜瓜、菱角、葫芦等作为果蔬,饮食结构丰富多样。

  ■良渚人怎么出行?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研究员介绍说,良渚古城有9座城门,但只有1座陆门,剩余8座皆为水门。经考古发掘证实,良渚人的常用交通工具,有用单根树干挖成的独木舟,以及用竹捆扎而成的竹排。这两者均被发现于良渚古城遗址区的河道中。

  ■良渚人崇拜什么?

  或繁或简的神人兽面纹,是良渚玉器最主要的纹饰主题,也是神崇拜最直观的表现。北京大学教授赵辉认为,这种神人兽面纹是良渚先民共同尊奉的地位最高乃至唯一的神祇,标志着当时社会有着高度一致的精神信仰。

  上图为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黑陶器、玉琮、木屐、漆器、陶片和玉璧(左起) 据新华社

Tags:古城遗址(10)5000年(7)神人兽面纹(2)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 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5处居世界第一

免责声明:信息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