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_资讯网

联系我们

信息网 > 上海信息 > 正文

陶勇医生变得更胆小?医患相互信任最重要

网络整理 2020-05-08 05:36

近日,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医生陶勇接受《无话不说》节目主持人陈晓楠访谈。陶勇直言,经历了被病人报复的事件后,自己可能会变得更胆小,并拒绝有可能闹事的患者。陶勇问陈晓楠: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办?陶勇之问,也是诸多医务人员的困扰,值得社会深思的是,到底是什么让医生开始变得胆怯,让医患信任关系变得薄弱?

陶勇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的病房接受采访。4月13日,陶勇出院。图片源自北京晚报

人如其名,陶勇此前并不胆小,而是一位勇敢的医生。比如他对需要做眼部手术的传染期艾滋病患者来者不拒,也愿意为癌症晚期患者最后一搏,无不体现出其勇气与担当。就连伤害他的病人,其病情虽然让“十个医生九摇头”,但陶勇在复杂手术面前没有退缩,通过精心治疗,让该病人获得了几乎最佳的治疗效果。但“费了那么多功夫给他治好后,他就来杀你了”,这样的结局,让再勇敢的医生也会变得胆小。

和其他许多医生一样,陶勇的心里存在不少困惑。陶勇表示,该病人一出生就患先天性视障,多年来受过不少歧视,找工作不易,日子过得艰苦,他希望手术能为自己带来光明,并重新赢得尊重,这导致他对手术的结果期望过高,不相信医生给予他的就是最好的结果。他的要求虽然过于苛刻,但在病人当中却是一种普遍心理,这种心理与医学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形成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也使医患之间难以建立互信。

“没有信任,一切为零。”相信医生对此都会有同感,但患者是否同意这个观点,则另当别论。患者比较普遍的担心是,“神医”不少,过度诊疗也比较常见,假如毫无防范之心,岂不任人宰割?患者的担心很有道理,即使如此,相信医生仍会呼吁患者信任医生,当医生的亲人在异地就诊并征询其意见时,多数医生都会劝亲人信任当地医生,因为医生们知道,信任医生,才是最聪明的看病捷径,比任何就医指南都要管用得多。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选择信任医生,当然会存在风险。但这类风险是可以通过一些办法来加以规避的,其中,患者的辨识能力至关重要。加大打击非法行医力度,通过信息公开和科普等手段帮助患者提高辨识能力,也可以降低患者所面临的这类风险。

即使患者的此类风险难以避免,患者也应该大胆迈出信任的一步。因为选择信任医生,所获得的好处远非风险所能比。当患者时时防范医生时,医生就会通过做全面检查和开大处方等方式求自保,诊疗也会趋于保守,甚至将不同的方案和盘托出,任患者自己选择,患者花的钱更多,效果未必就好。当医生感受到患者的信任后则不同,医生没有后顾之忧,诊疗就会更加有针对性,也更愿意为患者作风险选择,从而找到最佳诊疗方案。

信任医生,也是一种健康素养。每名医生的思路不同,有时候,诊疗没有优劣之分,假如患者多处求医,用甲医生的观点甚至用网络上的观点,来反驳乙医生,则容易自陷泥潭,不仅把自己搞得莫衷一是,也让医生反感,影响双方互信。陶勇的心路历程值得医患双方思考,就患者而言,不信任就不选择,选择了就信任,并愿意承担由此导致的任何不确定后果,这样才能在诊疗中冒最小风险、获得医生的最大帮助。 □罗志华

Tags:风险(170)患者(586)医生(354)病人(66)亲人(11)陶勇(2)医患(3)信任医生(1)陈晓楠(1)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陶勇医生变得更胆小?医患相互信任最重要

免责声明:信息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